以往提起新疆,第一印象无外乎滋滋冒油的羊肉串,和昼夜大温差带来的甜蜜水果。可曾想有朝一日,新疆还能跟咱沿海小岛在海鲜领域分上了一杯羹。
近日,新疆这被称作“离海最远的地方”的气候干旱半干旱内陆地区,迎来了海鲜大丰收。三文鱼、石斑鱼、螃蟹、龙虾、南美白对虾……这些家人们多半想不到能在新疆见到的海产品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这种强烈的反差感让网友们津津乐道,但同时对于“新疆为啥能够产海鲜?”的现象也发出了灵魂提问。
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了解新疆的“海鲜陆养”的模式。指在陆地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人工养殖鱼类、虾、蟹类、贝类等海产品。
别看这就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要实现“海鲜陆养”可真不容易。拿南美白对虾举例,首先得将养殖池的水调成接近海水的水环境。虾苗入池后,每天得往池里加入新疆本地淡水,逐渐把池里水的盐度降下来,让虾苗适应本地的环境。持续10天左右,让水环境与大塘的水体环境相似后,才能换池养殖。
采取“海鲜陆养”模式,对于养殖地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好处多多。既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产品,又为解决我国盐碱地的治理难题提供一种可行性方案,也进一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当然,“海鲜陆养”模式也得因地制宜,新疆案例也并非所有地区都能复制成功。从地理变迁的角度看,新疆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盐碱地的水质与海水十分接近,且钾钙镁含量丰富,适合青蟹、南美白对虾以及一些海鱼的生长。
同时,保护渔业资源、发展生态渔业也离不开环境保护与恢复工程,通过源头治理、清污分离、截污分流、截污增淡,促进水体循环、水体交换等系列措施,持续改善水质。并实施禁渔期专项治理,采取人工增殖放流,加大对渔业法律法规宣传和执法力度。
以上种种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叠加,这才有了今日新疆海鲜走红出圈的收获。